TOP

我院举办《中国传统艺术的诗性气质与文化意义》讲座
[ 责任编辑:王瑞 ]
发布时间:2020-01-02 浏览:次 【

2019年12月31日,山东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高迎刚教授为艺术学院的老师同学们带来了一场题为《中国传统艺术的诗性气质与文化意义》的讲座。出席讲座的除艺术学院领导和音乐系全体教师外还包括艺术学院2017、2018级学生。讲座结束后王凯宏院长向高教授颁发了艺术学院特聘教授的聘书。讲座从西方传统艺术观念、中国传统艺术观念、中国传统艺术的“诗性气质”三个维度,深入浅出的阐释了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文化意义。

 

讲座一开始高教授带领大家欣赏了一幅清代宫廷画家郎世宁的画作《八骏图》,并就此分析了西洋画师绘制的中国画与中国人绘制中国画的区别,西洋善勾股,而国画重气韵。

接下来高教授用米隆的《掷铁饼者》、安格尔的《泉》等画作为例,为大家揭示了西方早期艺术作品中人物重心、比例与在真实世界中的区别;通过印象派画家莫奈的《日出·印象》、《睡莲》等画作,为大家揭示了在艺术史的浪漫主义时期,艺术家们不追求线条的清晰,轮廓外形的准确,而是通过运用光影与色彩的斑点来制造物体的流动感。通过现代派画家布拉克的《埃斯塔克的房子》、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来进一步解释西方绘画发展过程中,对于现实的模仿以突出某些特征,“创造视觉形象”为主旨。

 

对于中国传统艺术观念部分的讲解以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清代画家王原祁《松溪仙馆图》为例,清晰准确的概括了中国绘画中的表现性是更为源远流长的传统。中国画通过夸张、变形等方式来表现对象的精神特征,通过营造作品整体意境来展现作者的精神境界。因此,中国传统艺术被刻上了注重表现的印记。

讲座的第三部分重点阐述中国传统艺术的诗性气质,高教授同样是通过对比中西绘画形式上的差异,最受西方画家青睐的是人物题材,在绘制人物时重视解剖学与透视法的运用,善于用光影的对比制造立体真实的效果。中国画家更偏爱山水题材,绘画中重视线条的运用,画作中的留白充分体现画家的审美情趣,区别于西洋画作对“模仿”这个主题的追求,中国画家更重视意境与神韵的渲染,画面如歌似诗,更多的体现中国文人的情志与人文精神,体现艺术的“写意性”。

 

高教授通过对中西方艺术表现形式的对比来生动丰满的向听众展示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诗性气质与文化意义,增强了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理解与认知,使学生在通往文化自信的道路上又多了一份厚重的积淀。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艺术学院进行2019级新生军训慰问 下一篇:我院陈燕敏副教授舞蹈作品入选“首...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