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最新动态 - 正文

2025年3月25日下午,艺术学院“明德至善大讲堂·研究生思想论坛”第一季第六期在艺术学院阳光大厅如期举行。本期论坛的分享者是2023级视觉传达方向研究生蔡依彤和声乐表演方向研究生李宋宁、庞圣杰。

艺术设计系主任杜鹏教授为论坛揭开序幕。他简要介绍了蔡依彤即将探讨的核心内容,引出当代年轻人感兴趣的毛绒文创话题。

蔡依彤以“‘毛’病不大——文创界的情绪新宠“为主题,为我们介绍了毛绒文创的各个品类以及爆火背后的社会原因。她在演讲中提到,毛绒玩偶在年轻人中掀起热潮,背后是情绪经济的推动,并从“Jellycat”的品牌转型成功,到“Chiikawa”凭借乌托邦设计和亚文化符号爆火,再到棉花娃娃的圈层文化兴起,反映当代年轻人通过毛绒文创寻求情感寄托的社会心理。

中场,音乐系羡涛教授与同学们分享了他的殷切期许:学术探索贵在求真务实,成长路上需将思考与实践并重。羡涛教授特别希望同学们能少一些空泛的讨论,多一些脚踏实地的分享。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要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会明辨真伪,特别是专业硕士研究生,更要注重将理论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李宋宁从破解选歌难题到创新课堂管理,从引导怯场学生到设计互动教学,介绍了他在佛山市青少年文化宫担任声乐教师的实习经历,用旋律传递教育温度,以专业启迪成长潜能,这段珍贵的教学实践让他深刻领悟:真正的教育不在于灌输知识,而在于点燃心中的热爱之火。 

庞圣杰的分享主题为“实习教学与挑战应对”。他在广州天河区的一个声乐艺术工作室开展艺考三门乐理科目的教学实践,分享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自我反思。针对学生骄傲自大,对自身学习能力认知偏差的问题,以做题结果为依据,引导学生接受正确思路;以自身声乐学习经历反思,提出需建立客观评判标准。针对学生浮躁、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问题,他改变教学策略,通过引导式提问,培养学生主动思考习惯,并反思社会发展、信息获取方式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影响 。

 

最后,音乐系赖菁菁主任与同学们展开了一场真诚的对话。她谈道:“国内许多高校都开设了音乐表演专业,但真正能站上专业舞台的表演者可能只有千分之几。虽然你们选择了表演方向,但未来同样可能走向音乐教育领域。”赖菁菁主任在与音乐专业学生交流时指出,音乐表演专业的职业发展路径可以多元化。她特别提到李宋宁同学的教学实践,认为其自然松弛的教学状态和对音乐表演的执着追求能够有效感染学生;同时肯定了庞圣杰同学通过教学实践获得的专业提升,他以周海宏教授讲座中提到的费曼学习法为例,印证了教学相长的专业发展规律。

 

本次论坛通过跨专业的学术分享和教学实践交流,展现了艺术学子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的成长轨迹。无论是文创设计的社会洞察,还是音乐教育的育人实践,都彰显了艺术专业的社会价值与人文关怀。让我们期待下一期思想论坛带来更多精彩的观点碰撞与智慧启迪。

 

 

 

文字:李宋宁、蔡依彤

图片林奕馨

编辑:王瑞

初审:肖楠楠

复审:关雪仑

终审:卢海清

 

上一篇: 广东广播电视台一行来访我院

下一篇: 我院召开2025年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 部署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